订阅
OFM http://www.ofm-yyds.com 人教插图因病态审美引发关注,负责设计的“吴勇工作室”更是备受争议,清华美院作为吴勇的母校也受到了影响。 “病态插图”再加上“眯眯眼”,很多网友因此对清华美院的好感非常低,“低”到就连美院的LOGO都被嘲讽为:跪着乞讨! 从LOGO造型上来看,确实有点像“一个人对着一把叉子弯曲膝盖”,而叉子又是洋人才用的就餐工具。 如果清华美院的LOGO真是这样的意义,那么自然应该要“说一说”,甚至网友“骂一骂”也没有关系。 但是,这次是真的“搞错了”,很多网友其实都误解了LOGO的真正含义。 清华美院这个LOGO是有渊源的:它是基于西汉的“长信宫灯”和“艺字的篆体”,联合设计出来的。 下面这张图就是“长信宫灯”: 宫女一只手托着灯的灯座,另一只手用衣袖在上面挡风,弯膝坐在地上,神态恬静优雅,非常具有艺术美感, 长信宫灯的造型,看起来是不是和清华美院LOGO非常的相似? 清华美院LOGO的整体造型,就是按照长信宫灯的外型来设计的,唯一不同的是,清华美院LOGO是举着把“叉子”。 因此,有位网友提出这样的质疑: 如果是按照长信宫灯来设计的,那么应该举着的是“中”或者“甲”字,而不应该是一把刀叉,因为宫女手里灯的造型和刀叉形状压根不搭边! 这种质疑也确实合情合理,若非要说“刀叉”是借鉴了“灯”的变形,真说不通。 但还是得强调确实是“搞错了”,因为清华美院LOGO里的刀叉造型并非取自长信宫灯的“灯”,而是取自“艺”字的篆体。 这个“艺”字的篆体,是不是就和LOGO里的刀叉图形很像了? 为什么会取“艺”字代替长信宫灯的灯呢? 那是因为“艺”代表艺术,用“艺”代替“灯”,更具有“艺术长虹”的含义。 由于“人教插图”和“眯眯眼”的影响,可以理解网友一提到清华美院就情绪激烈。 但是有一说一,清华美院这个LOGO确确实实不是“跪着乞讨”的意思,刀叉的形状也不是刀叉,而是“艺”字的篆体。 更加关键的是,清华美院的LOGO其实并非清华美院设计出来的,设计LOGO的人名叫“张汀”,是德高望重的顶级艺术家! 因为吴勇很多人都知道“中央工艺美术学院”,现在的名字叫“清华美术学院”,但其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9年才并入清华,离现在也不过23年左右的时间。 在这之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独立院校,成立于1956年,张汀是第一副院长,也正是他设计出来的学院LOGO,那个时候还没有“清华美术学院”。 因此清华美院LOGO,严格来讲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LOGO,只不过合并后顺带给清华美院使用罢了。 再来谈谈张汀这个人! 当年林徽因和梁思成等一个小组,开始先行负责国徽设计,提交了方案未通过。 后来张汀带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,也参与进国徽的设计,提供的方案被采用了。 现在的国徽就是基于张汀提供的方案,进一步改良、优化而来的,也可以说是融合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方案进去。 张汀不仅仅是设计过国徽,1949年开国大典典礼的美术工作也是他负责的,他还设计了中国第一批纪念邮票。 再比如经典动漫《哪吒闹海》,也是张汀负责的美术工作。 张汀是德高望重的顶级艺术家,设计LOGO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过,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来会并入清华成为清华美院。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: 清华美院LOGO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第一副院长张汀设计的,与现在的清华美术学院没有任何的关系;LOGO是取自“长信宫灯”和“艺”字的篆体,与“跪着乞讨”没有任何关系。 因此清华美院的LOGO,不应该成为众矢之的,更不应该被嘲讽,更要尊重老艺术家留下来的作品。 这次由吴勇设计工作室负责的人教插图,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人很是失望,但是不能将吴勇设计工作室的情绪,转移到毫无关联的“清华美院的LOGO”。 LOGO没有错,更非清华美院设计的! ![]() |
10 人收藏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收藏
邀请